top of page

东巴经 

“活着的象形文字”,纳西文学之源

Home-Welcome-1.jpg

东巴经是用纳西东巴象形文和标音哥巴文写下的文献古籍,因多用于东巴文化道场朗诵而得名。东巴经来源于纳西族的原始文化——东巴文化的口说经咒。这些口诵经吸收了大量的古老历史传说、神话故事和民间谣谚,也吸收了一些藏族本教经典故事,以及纳西族原始文化法事,而逐渐形成,语言精炼优美,易于记诵,师徒传诵,代代相传。

东巴经文是云南纳西族东巴教使用的古老宗教典籍,由东巴祭司用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“东巴文”书写而成,至今仍在使用,被誉为“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”。其内容包罗万象,包括创世神话、祭祀仪式、自然崇拜、道德训诫、天文历法、医药知识等,既是宗教经典,也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。

book1.jpeg

大约到了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中叶的三百年左右,即北宋仁宗时到元代末年,东巴文化开始大规模用象形文字记录编写口诵经。相传,创始人是被奉为神明的白地人阿明,中间经过多少代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——“东巴”祭司的记录、整理、编辑,不断丰富发展,形成今天脍炙人口的东巴经。相传,创始人是被奉为神明的白地人阿明,中间经过多少代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——“东巴”祭司的记录、整理、编辑,不断丰富发展,形成今天脍炙人口的东巴经。

东巴经近百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其文字的独特。东巴经的记述文字是纳西象形文和标音哥巴文。纳西象形文字正处于由图画变为文字的过程中,构成了既是文字又是图画的奇特而又复杂的混合现象,它能呈现一些抽象而复杂的意念,除了在文化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东巴经外,东巴们日常生活中也用来记帐和通信,因此被称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匹的“活”的象形文字。

829776f89d36091_w790_h530.jpg

标音哥巴文是晚于象形文的音读符号,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,且笔划简单,与事物形状无关。纳西象形文到哥巴文的发展,体现了文字进化的程序,文字源于图画,这是全世界没有例外的,所以,由此可得到文字进化中的若干共同的原则,对解开一些远古文字之迷,及全人类的文字学研究有无可估量的价值。

2003年,东巴经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记忆遗产名录》,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如今,东巴文化虽面临现代化冲击,但仍在纳西族地区传承,吸引着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的关注,成为研究人类文字演变和原始宗教的活化石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