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东巴舞种类

7aed3c36ea5f0a86320678d582b820ae.jpeg

​神舞

诠释东巴教“降魔起源神话”,该舞蹈反映了人类与神灵合作的宇宙观。例如,《释罗蹉模舞》描绘了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的故事,呈现了较为完整的叙事:故事从其母亲战胜恶灵并从腋下生下他开始,随后展现他学走路、脚部受伤、与魔鬼作战,以及带领360名弟子从天界降临人间(包括遇见丁巴什巴、迎接丁巴什罗等事件)。故事最后以他发现最后一任妻子原是魔鬼伪装,并在知晓真相后将其杀死为结尾。

​拟兽舞

拟兽舞:源于自然崇拜,象征纳西祖先对动物灵性本质的敬畏。

 

东巴拟兽舞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属于东巴教仪式舞蹈类别。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与动作,并结合宗教仪式,它表达了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等主题。东巴舞蹈手册(纳西语称为“蹉模”)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系统舞蹈记谱之一,详细记录了舞蹈动作和仪式流程。

 

主要动物形象:包括鹏、孔雀、虎、蛙等。动作风格从刚劲有力到优雅流畅,融合了宗教神圣感与艺术表现力。

 

表演场合:主要用于祭祀、丧礼、祈福等宗教仪式;部分舞蹈也会在民间节庆中表演。

0074ad9302ff43d2bc626c0b5abd7e14.jpeg
nimg.ws.126.net.jpeg

战争舞

描绘古代部落冲突与英雄崇拜,如幽马舞中战神驱逐邪灵的激烈动作。

 

东巴战舞是纳西东巴教仪式中独特的武舞形式,根植于古代部落战争的记忆和英雄崇拜的传统。在庄严的宗教仪式中,东巴祭司手持圣刀、弓等仪式器具,伴随着激烈的鼓点与海螺声,以劈砍、刺击等强劲动作艺术化地再现神魔之战,以及正义战胜邪恶的场景。

 

这种舞蹈不仅保存了纳西先民的武勇精神,也将战争升华为一种象征性的驱邪与护佑的宗教行为,体现了东巴文化中“以力止暴”的深刻哲理。

3ce0af1bddd2644d6de82ab502276db2-1000.jpg

​法器舞

法器东巴舞是纳西族东巴宗教祭仪中极具象征意义的舞蹈形式,以多种祭祀法器为表演核心,体现出人与神灵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。在庄严的祭祀仪式中,东巴祭司手持铜铃、鼓、降魔杖等圣物,通过编排的步伐与手势,营造出一个神圣而象征性的宗教艺术空间。

 

清脆的铜铃声象征天界的召唤,浑厚的鼓声代表大地的回应,降魔杖的挥动则寓意驱邪除恶。这类舞蹈将实用性的祭祀法器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媒介,在保留原始宗教仪式神圣性的同时,发展出独特的舞蹈语言。通过严谨规范的动作和丰富的象征意义,法器东巴舞充分展现了纳西族万物有灵的信仰与“天人感应”的宇宙哲学观。

3ce0af1bddd2644d6de82ab502276db2-1000.jpg
b8137185b2625366cc069c4d474271c5.jpg

东巴叙事仪式舞

东巴叙事仪式舞是一种融合宗教、文学与视觉表现的综合表演艺术,代表了纳西东巴文化中最完整的舞蹈形式之一。作为东巴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些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肢体动作、仪式法器和音乐伴奏,生动诠释了《创世记》《黑白之战》等经典东巴史诗。

 

在如“圣道舞”等表演中,该舞引导灵魂跨越生死界限,藏族苯教的影响与纳西本土神话相融合。东巴祭司以舞步作笔触描绘神话宇宙:旋转象征天地初开,跳跃代表神魔之战,缓步行走则唤起灵魂超脱的意境。

 

这一独特的“舞–咏–乐”三位一体不仅严格遵循东巴舞蹈手册中保存的古老舞步,同时允许祭司进行个性化诠释,使每一次表演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活桥。

 

这种仪式舞蹈保存了纳西族对宇宙起源与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。通过神圣仪式中的动态叙事,它们构建了可见、可听、可触的神圣空间——体现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生不息的智慧。

bottom of page